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同样,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改革开放方向。只有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好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才能在根本性的问题上不犯颠覆性的错误,才能善作善成、行稳致远。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成就坚定信心、总结经验明确方向,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将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宝贵经验的首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才能有力应变局、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才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说明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靠的就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上世纪,面对不断发生变化的国内外情况,邓小平同志深刻认识到:“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40年改革开放实践也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存在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中大国,只有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维持安定团结的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在政治上和法理上进一步理顺了各种关系,把党集中统一领导更加有效地落到实处,使得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和生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共产党人根本政治立场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这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40年实践中认识到的又一个真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把这一思想概括为“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代表了我们党对人民立场认识的集大成。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立场的实质,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这就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划清了界限。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项条件”时强调:“第二条,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利益,为中国人民大多数谋利益,为世界人民大多数谋利益。”“这一条学好了什么都好办。”
人民立场既应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也应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因此这一条确实值得在未来的改革中高度重视。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四风”问题或腐败现象,实则都与脱离群众、背离人民立场有关。在相关决策中,那种不顾及人民大众基本承受能力的做法,那种急于创造政绩的行为,实际上削弱了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获得感。
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是靠与人民大众的鱼水关系、为人民谋幸福,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同样,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传统,才能凝聚人心、同心同德实现中国梦。
增强改革毅力和定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这表明了党中央改革的坚强毅力和政治定力。
什么是该改的,什么是不该改的,判断的根本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种有分析地对待“该改和能改”与“不该改和不能改”的内容,纠正了以往国内外社会主义改革中曾经出现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同时也凸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制度不仅需要消除弊病、实现治理体系现代化,更需要稳定和长治久安。党领导一切、总揽全局的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这些都是不该改、不能改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犯颠覆性的错误。
该改的改,不该改的坚决不改,还包括着今天的改革已经进入了精准的阶段。改革搞了40年,如今剩下的都是“细活”,不宜再搞那种粗放型做法。改革必须遵守法律的底线,一切重大改革举措,必须于法有据。改革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代的改革不仅仅靠胆大,更要靠科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证明: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普遍性就是它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无论与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有什么不同,只要这个本质属性存在,它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就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具有中国特点的科学社会主义实体。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世界人民具有较大的影响。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不动摇,才能防止犯颠覆性的错误。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才能保证改革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同样,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改革开放方向。只有在改革开放中自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好这个总开关问题,才能保持社会的政治稳定,才能在根本性的问题上不犯颠覆性的错误,才能善作善成、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及时提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是对领导改革的各级干部的引导和爱护。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就是解决改革的“桥”和“船”的问题,即掌握科学的方法问题。周恩来同志曾经对一些自称“大方向天然合理”的年轻人说,即使大方向是对的,如果方法错了,大方向也是保不住的。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采取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法,党和人民事业才能走上正确轨道,才能取得人民满意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坚持试点先行”、“深入调查研究”,这对广大干部也是方法论上重要指导。复杂的社会问题,首先经过试点,取得经验,然后再逐步推开,这是既能保证各个成功又能保持社会稳定的成功经验,这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